拜访书法家牛尔惠数次,每次都会仔细端考他的字。在我看来,“朴”与“厚”是最为恰当的概括。并且,自首次见到他后,每每都会流露出对长辈与师长最为真切的尊敬。这也缘于我对尔惠先生书法的偏爱,以及对先生德行高塍的敬佩。
亦师亦友,与晚年张贤亮泼墨而伴
牛尔惠陪伴张贤亮十三年,打心眼里佩服张贤亮。他说:“我敬佩张贤亮先生的做事风格,他每干一件事,都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他虽然把书法作为一项娱乐,但他依旧玩出了门道。”在这十余年里,牛尔惠陪伴张贤亮每天练习书法至少两小时,潜移默化间,张贤亮在牛尔惠那里“听取”到了更多关于书法的要领、法度;而牛尔惠也从张贤亮那里感受到了一位名满世界的作家对于书法艺术的态度,即“艺术即快乐。没有圈子之说,没有门第派别。艺术带来的精神层面的愉悦,这些才是珍贵的。”
张贤亮的晚年是孤独的,在牛尔惠来到西北影视城之后,每逢农历新年,都是与牛尔惠一起度过的。按牛尔恵的说法是,他有十多年没有在家过过年,他要陪张贤亮练字。这让张贤亮感到格外的欣慰。影城的土墙吸收了艳阳高挂的冬日之光,室内张贤亮与牛尔惠亦师亦友地进行着书法交流。毕竟,学有专攻,牛尔惠在书法方面经过数十年的积累,亦可为师,尽管如此,牛尔恵始终以张贤亮的小徒弟自谦。
书香门第,修德家训重于修才
牛尔惠的父亲牛和亭先生出生于民国元年。自打牛尔惠记事,就跟随爷爷——清朝孔昌府秀才牛斗南读书,后就读兰州师范,于民国三十三年毕业。牛和亭一生热衷教育,习性书香,力功书法。解放前,任县教育科督学、县参议员、教育科科长等职;解放后以爱国民主人士身份在多地任教。文革期间遭迫害,被解职回乡,在乡下做苦力。1978年获平反并被县政府吸收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一生知书达理,为人亲和,秉持朱子家训,常告诫后人,做人要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不贪财,不贪色,大小人能看得见。牛和亭先生育儿严厉,视子可教,不纵不惯,常以人德重人才修治晚辈。
牛尔惠说:“常言道,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那么,没有父母,我们就没有来处;没有父母,我们的去处将失去精神上的辅佐。父恩深如海,父亲给了我生命,更给了我成长记忆中的为人之道,处世之理。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作为家父生命延续的一部分,晚辈惟有怀善正品,修德习学,方为孝道。”受家庭环境的熏陶,牛尔恵自九岁起习字,这样算来,牛尔恵浸润书法已三十余载。牛尔惠觉得是家乡这片艺术书法的土地孕育了他的家族,成就了他书香门第的祖脉,转而影响了他一生。
在来到宁夏之后,牛尔惠始终是把宁夏作为第二故乡来热爱的。按他的说法是,宁夏给了他太多的机遇与荣誉,没有因为他是外乡人而排斥他,相反,却给了他施展才华的舞台。他总在说,张贤亮是我的大恩人,是张贤亮让他在宁夏站稳了脚,是宁夏让他找回了一个书法家的尊严。说到成就时,牛尔恵似乎不愿多谈自己,而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谈他的恩师张贤亮,谈宁夏对他的深情厚待。
施“尔”以“慧”,施“尔”以“福”
张贤亮这样形容牛尔惠:“经营能手牛尔惠,书法奇才山里人。”著名书法家吴善璋说牛尔惠:“善用能人是能人,容者大家为大家。”这两句话精准地描述了牛尔惠的书法艺术追求与人生态度。有些同行劝牛尔惠不要送太多的字给别人,那样的话,字就不值钱了。但他不这样认为,他坦承地告诉我:“在看到别人拿着我写的‘福’字,露出满足的笑容时,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曾经有个上高中的孩子来影视城,我给他写了幅字,并叮嘱他,只要他看上大学,再来影视城,他还会送字给他。果然,当那个孩子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专门来找我。那时候,我比他的爸爸妈妈都高兴。”
即使在初到宁夏牛尔恵的生活出现困顿之时,他依然在春节期间,给人写字送春联。他坦言自己就是一个送“福人”。他很善于体察人们生活中的苦楚,处在苦楚中的人,都需要温暖。所以,送温暖的人,首先自身要有正能量,要乐观,要豁达,这从牛尔恵的谈吐间就能感觉到。问及这些年来他送出去的字时,他说,无法计算,全国各地都有,他甚至不无骄傲地说,他的字天南地北都有。这其中也包括他以姓名做的藏头诗,据他回忆,仅藏头诗一项应该超过一万首了。可惜的是,这些藏头诗都被游客带走了,没有留下底稿。
大爱无疆,心中要有爱
牛尔恵深知遇师之重,所以,作为一个在书法艺术道路上沉潜已久的人,他很关心,也很关注年轻人的成长。同时,他也热衷慈善。据了解,他曾义务地为灵武市十多个文化展厅、展馆题写匾额分文不取。2015年初,他自掏腰包,在西夏古城不仅租了一套上下楼的门面房,还购置了桌椅书案,作为西夏区书协办公所在地,其实,这里更像是一个沙龙,常有书法家光临,也有书法爱好者常来参观造访。他说,凡愿意来此学习、交流的书法家,只要人品德性好,都可成为其中一员。此时,他已是西夏区书协主席。他有了新的担当。一批大有作为的年轻人纳入了他的视野,成为了他的挚友。他会反复强调,自己喜欢年轻人的朝气,喜欢年轻人身上进取的劲头。每逢有什么重要的笔会、重大赛事,他都会首先考虑让年轻人参加。他说,人是需要鼓励的,尤其年轻人,常得鼓励,方能进步。书法协会就是一个为大家提供学习、交流、共同成长的地方。
虽然牛尔恵总是谦虚地说,艺无止境,自己依然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不敢有半点怠慢,可是,从他的身上,记者能感觉到,他有师长的胸襟,大家的气度,博爱者的无私。
亦师亦友,与晚年张贤亮泼墨而伴
牛尔惠陪伴张贤亮十三年,打心眼里佩服张贤亮。他说:“我敬佩张贤亮先生的做事风格,他每干一件事,都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他虽然把书法作为一项娱乐,但他依旧玩出了门道。”在这十余年里,牛尔惠陪伴张贤亮每天练习书法至少两小时,潜移默化间,张贤亮在牛尔惠那里“听取”到了更多关于书法的要领、法度;而牛尔惠也从张贤亮那里感受到了一位名满世界的作家对于书法艺术的态度,即“艺术即快乐。没有圈子之说,没有门第派别。艺术带来的精神层面的愉悦,这些才是珍贵的。”
张贤亮的晚年是孤独的,在牛尔惠来到西北影视城之后,每逢农历新年,都是与牛尔惠一起度过的。按牛尔恵的说法是,他有十多年没有在家过过年,他要陪张贤亮练字。这让张贤亮感到格外的欣慰。影城的土墙吸收了艳阳高挂的冬日之光,室内张贤亮与牛尔惠亦师亦友地进行着书法交流。毕竟,学有专攻,牛尔惠在书法方面经过数十年的积累,亦可为师,尽管如此,牛尔恵始终以张贤亮的小徒弟自谦。
书香门第,修德家训重于修才
牛尔惠的父亲牛和亭先生出生于民国元年。自打牛尔惠记事,就跟随爷爷——清朝孔昌府秀才牛斗南读书,后就读兰州师范,于民国三十三年毕业。牛和亭一生热衷教育,习性书香,力功书法。解放前,任县教育科督学、县参议员、教育科科长等职;解放后以爱国民主人士身份在多地任教。文革期间遭迫害,被解职回乡,在乡下做苦力。1978年获平反并被县政府吸收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一生知书达理,为人亲和,秉持朱子家训,常告诫后人,做人要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不贪财,不贪色,大小人能看得见。牛和亭先生育儿严厉,视子可教,不纵不惯,常以人德重人才修治晚辈。
牛尔惠说:“常言道,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那么,没有父母,我们就没有来处;没有父母,我们的去处将失去精神上的辅佐。父恩深如海,父亲给了我生命,更给了我成长记忆中的为人之道,处世之理。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作为家父生命延续的一部分,晚辈惟有怀善正品,修德习学,方为孝道。”受家庭环境的熏陶,牛尔恵自九岁起习字,这样算来,牛尔恵浸润书法已三十余载。牛尔惠觉得是家乡这片艺术书法的土地孕育了他的家族,成就了他书香门第的祖脉,转而影响了他一生。
在来到宁夏之后,牛尔惠始终是把宁夏作为第二故乡来热爱的。按他的说法是,宁夏给了他太多的机遇与荣誉,没有因为他是外乡人而排斥他,相反,却给了他施展才华的舞台。他总在说,张贤亮是我的大恩人,是张贤亮让他在宁夏站稳了脚,是宁夏让他找回了一个书法家的尊严。说到成就时,牛尔恵似乎不愿多谈自己,而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谈他的恩师张贤亮,谈宁夏对他的深情厚待。
施“尔”以“慧”,施“尔”以“福”
张贤亮这样形容牛尔惠:“经营能手牛尔惠,书法奇才山里人。”著名书法家吴善璋说牛尔惠:“善用能人是能人,容者大家为大家。”这两句话精准地描述了牛尔惠的书法艺术追求与人生态度。有些同行劝牛尔惠不要送太多的字给别人,那样的话,字就不值钱了。但他不这样认为,他坦承地告诉我:“在看到别人拿着我写的‘福’字,露出满足的笑容时,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曾经有个上高中的孩子来影视城,我给他写了幅字,并叮嘱他,只要他看上大学,再来影视城,他还会送字给他。果然,当那个孩子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专门来找我。那时候,我比他的爸爸妈妈都高兴。”
即使在初到宁夏牛尔恵的生活出现困顿之时,他依然在春节期间,给人写字送春联。他坦言自己就是一个送“福人”。他很善于体察人们生活中的苦楚,处在苦楚中的人,都需要温暖。所以,送温暖的人,首先自身要有正能量,要乐观,要豁达,这从牛尔恵的谈吐间就能感觉到。问及这些年来他送出去的字时,他说,无法计算,全国各地都有,他甚至不无骄傲地说,他的字天南地北都有。这其中也包括他以姓名做的藏头诗,据他回忆,仅藏头诗一项应该超过一万首了。可惜的是,这些藏头诗都被游客带走了,没有留下底稿。
大爱无疆,心中要有爱
牛尔恵深知遇师之重,所以,作为一个在书法艺术道路上沉潜已久的人,他很关心,也很关注年轻人的成长。同时,他也热衷慈善。据了解,他曾义务地为灵武市十多个文化展厅、展馆题写匾额分文不取。2015年初,他自掏腰包,在西夏古城不仅租了一套上下楼的门面房,还购置了桌椅书案,作为西夏区书协办公所在地,其实,这里更像是一个沙龙,常有书法家光临,也有书法爱好者常来参观造访。他说,凡愿意来此学习、交流的书法家,只要人品德性好,都可成为其中一员。此时,他已是西夏区书协主席。他有了新的担当。一批大有作为的年轻人纳入了他的视野,成为了他的挚友。他会反复强调,自己喜欢年轻人的朝气,喜欢年轻人身上进取的劲头。每逢有什么重要的笔会、重大赛事,他都会首先考虑让年轻人参加。他说,人是需要鼓励的,尤其年轻人,常得鼓励,方能进步。书法协会就是一个为大家提供学习、交流、共同成长的地方。
虽然牛尔恵总是谦虚地说,艺无止境,自己依然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不敢有半点怠慢,可是,从他的身上,记者能感觉到,他有师长的胸襟,大家的气度,博爱者的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