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功权再次面临人生的另一个节点:转型成为公益人。谈起这次彻底离开商界的决定,王功权坦言,此前自己其实早已有此打算——只是没有想到,会以如此激烈的方式呈现出来。 鼎晖创业投资基金创始人之一 王功权 一个秋日的午后,王功权独自坐在北京一家饭店大堂一角背对玻璃窗的茶座旁。手中没有香烟,桌上没有饮料,也没有任何杂志报纸之类可供消磨时间的读物。当本刊记者见到这个几个月前还是各大媒体争相追逐的话题人物时,他就只是这样静静地坐着,不知已过了多久。“一场饭局过后,没有心思再做其他事情,只想找一个地方安静一会儿。”王功权向《中国慈善家》解释自己早到的缘由。 尽管正式采访之前已有多次沟通,对话题内容还是没有十足把握的王功权再次强调不希望自己说的话被断章取义地剪接和扭曲,“已经上过当了。”他笑言。对于社会公共话题,王功权一直勤于思考,勇于表达,也为自己的直言而付出过代价,但是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微博“私奔”事件、品尝了各种讪笑和谴责的滋味后,他变得小心翼翼起来,时刻担忧自己的言行可能造成的伤害——对他人,或许也包括对自己。 这位曾创下赫赫战功的商界巨子,如今低调而平和,带着一丝慵懒,很享受每天能够“睡到自然醒”的日子。如今,王功权正在逐渐退出自己创始的鼎晖创投,9月20日,奇虎360也宣布他不再担任该公司的独立董事。而这一切意味着,这位“万通六兄弟”之一,在商界享有极高威望的投资人将彻底挥别商人身份,结束自己勉力经营23年的事业。 经历了从公务员到创业者再到投资家的两次重大转折后,王功权再次面临人生的另一个节点:转型成为公益人。谈起这次彻底离开商界的决定,王功权坦言,此前自己其实早已有此打算——只是没有想到,会以如此激烈的方式呈现出来。 半世喧嚣 王功权自称“一个商人加半个文人”,但实质上,这两种身份所秉持的不同价值观在其内心的碰撞,加上自身性格的耿直和坦率,在他半世从商生涯中,给过他宁静与思考,然而更多的,还是孤独。 王功权与冯仑、王启富、易小迪、刘军、潘石屹(博客)并称为“万通六君子”,因其沉稳直率的个性被其他五人尊做“大哥”。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个年头,这些如今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当年只是六个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但就是他们,在海南那片颇具神奇色彩的土地上展开了一场在今天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的财富历险。 大学毕业后的王功权曾顺利获得公务员的“铁饭碗”,任职于吉林省委宣传部企业宣传处。此时,社会向这个通过读书而走出东北农村的年轻人展现出的,是光明且平坦的人生前景。然而与大多数因此而翻身走上仕途的人不同的是,王功权有着更多的思考,并喜欢借用西方社会学思想大胆直言,这一点也让他与改革尚未深入的基层官场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1988年,海南建省的消息一经传出,骤然间就成为彼时那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向往和憧憬的热土。在他们眼中,海南就是淘金者的乐园。也正是这一年,王功权放弃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趁着海南建省的这一契机南下打拼,也由此成为了吉林改革开放后正式辞去职务的第一人。他先后任海南省开发建设总公司老城出口加工区开发公司办公室主任、海南省海口市秀港工业公司经理、南德集团天津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1991年,王功权成为海南农高投联合开发总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而这个公司,就是万通实业集团的前身。 在1991年到1993年的短短时间里,万通的账面资本从3万元膨胀到了3000万。万通的发展自此一路向好,而王功权为给万通引入国际管理经验,并寻找合作伙伴,决定到美国去学习考察,从此也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在硅谷感受到了资本力量的王功权,1998年回国后就辞去了万通总裁身份,接受邀请正式加入了投资公司IDG资本,成为一名风险投资人。而2005年,受鼎晖投资创始人吴尚志感召,王功权又从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任上“过档”鼎晖投资,并参与创立鼎晖创投。 然而,如财富一般与日俱增的,则是他的孤独感。商界中的尔虞我诈让他“心寒”,而这却是他难以逃离的生活圈子。“有时候我会想,找谁聊天呢?想到最后似乎谁都不合适。”王功权回忆说。 自省 熟悉王功权的人都知道他喜欢诗词,并且是写作难度较高,规则繁多的格律诗词。“宁把平生唱作诗,回身挥手半疯时。”实际上,诗歌正是他排解内心孤独感,追求心灵自由的一种方式。王功权身上有着浓厚的文人情怀:浪漫而细腻,不喜欢程式与争斗,更加注重内心体验。而这种情怀也极为深刻地渗入到了他工作以外的个人生活中。 采访当天,王功权接到了外甥女的一个电话,因为离婚财产纠葛而拜托他找一位律师帮忙。王功权沉默半晌,对她说:“算了,多少钱我给你吧!”“想想心里难受,两个人相爱那么久,最后为了钱对簿公堂。”王功权说。 其实,平时少言内敛的王功权也常常做一些扶贫济困的好事:有路见不平时的行侠仗义,有心生不忍时的慷慨解囊,但这些“善举”彼时大多情况下还只是一时兴起,并未形成体系,更别提有什么理论支持。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早已为人所熟知:繁华的英国伦敦,两位富翁兄弟闲来无聊,把一百万英镑抛给街头穷小子,赌他一个月后的结果,由此所引发一系列故事。实际上,王功权就曾将小说中的情节搬到现实中,扮演过一个“恶作剧”的富豪。具体情节与小说异曲同工——偶遇一位身无长物、潦倒落魄的乞丐,突发奇想拉起他跑到商场里把他从头到脚彻底换一身行头,再交给他一笔钱,让他去体面地生活,并享受着自己给一个人带来巨大改变的“快乐”。王功权当时以为,自己做的是减轻他人痛苦的好事,但如今再回想,却感觉这一行为有点“卑鄙”。 之所以有这样的反躬自省,缘于王功权内心对“善”更深的理解。在采访中,他不断地提到“悲悯”一词,在他看来,公益更应该是一种情怀、一种表达,而不是一份职业。王功权还特别提到,在给予和爱心方面,给他最大启发的是自己的母亲。 王功权生于东北吉林公主岭农村。在他的童年记忆中,小时候最难得的美味就是一碗面条,但只有家里来了长辈,或者逢年过节才能吃得上。每次有面条端出来,在小王功权和兄弟姐妹一起眼巴巴地馋着时,母亲却总是只拨出一小半留给他们后,便将其余的分送给邻居家的孩子们。这个细节让王功权印象深刻,他说,母亲教给他一个道理,给予和财富多少是无关的。 王功权坦诚,自己半生所做的捐赠之事虽不胜枚举,但是这些慈善行为大多都没有太大的意义,自己也是“玩”的心态多过认真,所以“多说无益”。
|
关键词:王功权
上一篇:草莽与首富:揭秘梁稳根造富神话 下一篇:刘明康:严苛的监管者
相关文章
-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