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是有故事的商标,“王老吉凉茶原是在清朝道光年间初创”,这句话说得就像赵忠祥一样的《动物世界》一样的雄厚而富有磁性。
我们可以看看王老吉的大事记:
1997年广药集团旗下的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王老吉食品饮料分公司与香港鸿道集团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
2000年双方第二次签署合同,约定香港鸿道集团对“王老吉”商标的租赁期限至2010年。
2002年至2003 年鸿道集团又与广药集团签署补充协议,租赁时限延长至2020年。
2005年7月广药集团原总经理李益民因受贿370 多万,被判15 年有期徒刑。其中,包括鸿道集团董事长为了能够与广药续签“王老吉”商标使用合同,在香港分3 次给了李益民300万港元。
2011年4月广药集团授权广粮使用“王老吉”品牌,加多宝发声明反对。
这就是王老吉的发展故事,如同中国很多民族商标一样坎坷而多难。
但是,消费者认识王老吉,王老吉从商标成为品牌,成为中国第一品牌的却是这样的:
自1995年推出第一罐红色罐装王老吉后,加多宝通过清晰的市场定位,强大的广告宣传和市场扩张步伐在几年内将王老吉打造成价值高达1080亿的全国第一品牌。2004年,加多宝拿下央视黄金时段广告招标,“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语为王老吉成功打开了市场。随着广告投入和生产投入加大,红盒王老吉的销量也逐年攀高,销售额从2002年之前的每年约1亿元人民币发展到2009年的约180亿人民币。2002年到2007年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8.6%。根据广东食品行业协会网站上得到的信息,近年来,加多宝生产的红装王老吉占据了以凉茶为代表的植物饮料市场约90%的市场份额。
而这才是王老吉品牌价值的闪金点。
是不是每一个民族商标都这么幸运呢?不是。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日前在首届“中华老字号”发展与创新论坛发表致辞并表示,从建国至今我国的老字号企业从16000多家锐减到2000多家,平均每年要消失230多家。120年前,美国的一位医生在地窖里发明了可口可乐的配方。比他早60年,中国就已经诞生了一个饮料:王老吉凉茶。
前门、大栅栏——那些曾经在记忆里的红灯牌收音机、上海牌手表、蝴蝶牌缝纫机,如今也只能是在记忆里;即使是拥有160余年历史的“老凤祥”金饰,在商场的柜台调整后,也面临着被“请”出一楼黄金位置的尴尬,只因非世界一线品牌!品牌专家们常常抓住两点教育我们的企业,一要有年头,谁听说过建厂3年的大品牌?二要有文化底蕴,每个国际品牌都是一段故事、一个传说。我们那么多中华老字号,要年头有年头,要文化有文化,为什么鲜有“进化”为国际大品牌的成功个例?
现在媒体上曝光最多的是关键词是:“老字号全力突出重围” ,“借助外来资本整合,复兴“老字号””,众多的民族商标在生死边缘中挣扎。王老吉的是是非非,不管是从理性还是感性上分析,王老吉的成功不是偶然也不是个案,未来的中国民族商标肯定会达到这个高度,因为市场环境的改变,我们有更来更多的适合民族商标成长壮大的土壤肥力。
至少,外企的市场战略和做事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市场没有借口,成功没有偶然。
2012年4月,加多宝通过官网发布了一份言辞恳切的声明:王老吉凉茶由一个沉寂的地方品牌培育成一个国家的知名品牌,得来不易。加多宝强烈要求和敦促有关国有企业,珍惜各方多年的努力成果,不要摧毁这一文化遗产瑰宝。
商标属于企业,但是品牌价值却属于消费者,民族商标的根在于我们的传承和发展,我认为,加多宝的这段话应当给我们很多的民族商标,中华老字号们很多的启示和思考。